梦到脱鞋是什么意思啊?梦到脱鞋是什么意思啊周公解梦
11592023-11-02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梦到太行山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梦到太行山以及慧山文言文翻译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文言文《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
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
为唐诗的繁荣
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选自中考网
2.行路难其一的古文赏析急求作品鉴赏【其一】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
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
“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
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
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
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
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
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
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
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
1、原文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价钱。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详细说明:根据《平水韵》来看,这里一句的“川”和下一句的“边”都是属于下平一先,而“山”属于上平十五删。
而“天”才是同在下平一先中的字。
《平水韵》是后人总结唐人的用韵,总结的时候不可能把”山“这样的常见字放错位置,更不可能忽略这篇李白的名篇。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译文其一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
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
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
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
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嗯,最好会背,句子也很好念呀,不是全部都会背3,就背一部分就可以了。
特别是鸿门宴中安排坐的地方要记住,{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还有一段特别好的句子,就是{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背这个不无聊,而且也好记也好懂,也很重要,上高三时里面的虚词很重要,我记得节目《三星智力快车》上有提问,《鸿门宴》中那些人物的坐的位置,和中国礼仪有关,我们又是礼仪之邦,所以应该很重要吧,你记一下,决对没坏处,呵呵,谢谢,希望楼主采纳。
[诗词]古典诗词赏析——李白《行路难》 2009-03-19来源:看中国网作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解】《行路难》共三首,这里选其一。
大约作于天宝三载(743)从长安赐金放还之时。
《行路难》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本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抱负。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行路难诗意图汪国新绘句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丰盛的美酒佳肴,“嗜酒见天真”的李白,本该开怀畅饮,但他却食不下咽。
他说:金杯里斟满美酒,一斗就要十千,玉盘中盛着珍贵菜肴,价值万钱。
但我推开杯子,丢下筷子,不愿喝,也不想吃。
可见心情是多么苦闷抑郁。
诗人没有借酒浇愁,而是焦躁不安,有一种行动的渴望。
他拔出宝剑,放眼四望,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像要随时击出宝剑。
他好像在寻找出路,要斩断那些阻碍。
但出路在哪里?他试过,找过,却无路可行。
现在,他要去向何方,宝剑要指向哪里,诗人心绪迷乱,茫茫然不知所措。
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
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想到了他。
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受到政治上的打击,郁郁不得志。
接着,李白又想到了南朝诗人鲍照,并化用了他的诗句。
鲍照也是现实生活中的被压抑者,他在《拟行路难》之六写道:“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显然,这引起李白的强烈共鸣。
本诗起句极言宴席的华美,紧接着说对此了无心绪,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羞,同“馐”。
“直”,同“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遭受了挫折,遇到了迷茫。
他想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了河流;准备登上太行山,却又积雪满山。
诗人茫然四顾,不见坦途,不见春光,惟见大河高山,冰天雪地。
这是诗人托物寓意,以山川的险阻说明世路的艰难。
鲍照在《舞鹤赋》中说:“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李白这两句也是从他那里化出。
诗人感到寸步难行,有了暂时退隐的打算。
他要闲居下来,垂钓在碧溪上,与山水相亲,忽然又梦到自己乘船经过太阳边。
诗人借用了吕尚(姜子牙)垂钓渭水的典故。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隐钓于磻溪,后来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立为军师。
最终,他辅周伐纣,成了兴周八百年的功臣。
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说他是“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李白所说的“垂钓碧溪”,也同吕尚一样,并不是甘心隐居,而是时运不济时暂且退隐江湖。
因此,他又借用伊尹的典故,说明自己的期望。
传说伊尹将受命于商汤时,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于是,诗人也做起了这样的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吕尚、伊尹的人生际遇,固然增加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但毕竟是梦想,当他的思想回到眼前时,又不免焦虑起来:行路难啊,行路难!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我要走的那条现在哪里?诗人在七言中用了节奏短促、跳跃的短句,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岐”,通“歧”。
李白毕竟是积极入世的。
瞻望前程,他坚信目前的困境终将摆脱,总有一天,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末,作者又唱起高昂的调子。
他似乎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引吭高歌,以不可遏止的热情和执着不渝的追求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
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长风破浪”,用南朝宗悫故事。
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这最后一句也有不同的理解。
明人朱谏《李诗选注》卷二云:“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远去,永与世违。
”
也就是说,诗人一旦建功立业,便当功成身退,乘舟浮海。
评解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评论李白的七言古诗说:“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行路难》的感情发展,就体现了这种波澜层生、变幻无穷的特点,它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展开,通过瞬息变化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失望与希望交织,迷茫中有着期待,痛苦中掩藏着热情,悲吟和叹息中有着美妙的幻想与豪迈的高歌。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
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
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遂灭吴。
[注释]
1.囿:(yòu) 2.稽:(jī) 3.雠:(shóu) 4.嚭:(pǐ) 5.絜:(jié)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有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文言文翻译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游褒禅山记》你要的翻译如下
1.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2.我们(同游褒禅山的人)出洞以后;3.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4.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5.人走进去后,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全文翻译如下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重点字词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chéng)——苦于,为。
。
所苦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
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许,赞同。
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荷(hè)——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
畚,音(běn)本。
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shuāng)——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
焉,语气助词。
叟(sǒu)——老头。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
匮(kuì)——竭尽的意思。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
之,无意。
苦——愁
亡(wú)——同“无”,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其,愚公。
已,停止。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
3.九溪十八涧文言文翻译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
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
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
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
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
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
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
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
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
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像是老人稀稀的头发。
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像橱,有的像桌子,有的像一函书的形状。
向树林预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
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
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
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絅。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大意翻译: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
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
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
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不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
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
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
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游雁荡记·(清)方苞
癸亥仲秋[1],望前一日入雁山[2],越二日而反。
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3]:“盍记之[4]?”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5],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6],故曲尽其形容。
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7]、临安之飞来峰[8],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蹷然而入人目[9]。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10],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11],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12]。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13],圣贤成己成物之道[14],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1]癸亥:乾隆八年(1743)。
[2]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雁山:雁荡山简称雁山。
[3]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4]盍:何不。
[5]荒陬(zōu邹),荒凉偏远之地。
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6]“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7]摄山:即栖霞山,在南京市北,为东南名胜之一,山中多产草药,可以摄生(保养身体),故又名摄山。
[8]临安:即杭州。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在西湖西北岸灵隐寺前。
相传东晋时印度和尚慧理见此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故称“飞来峰”,为西湖胜景之一。
[9]痏(wěi伟):疮。
蹷(jué掘)然:惊心。
[10]鸠工:集聚工匠。
鸠:聚集。
标揭:标榜扬名。
[11]冥:脆隐灭。
[12]一:完全。
[13]修土:品德完美之士。
守身:坚守自身之操行品德。
涉世:经历世事。
[14]成己成物: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
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
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
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
”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
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
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
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
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
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
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
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就,可观。
太祖甚异之。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及其他诗词歌赋几十万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写作。
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老师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曹操感到十分惊异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译文: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
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
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引言:
数千年中国史,是王朝更迭的历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煌煌几千年,无数个王侯将相粉墨登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王朝的更迭是自然而然,是历史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天上的星宿,地上的风水都是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兴旺或者衰落的。
古人们把山川河流的走势,分成大小龙脉上百个,如长江,黄河,祁连山等都是一些大型龙脉,古代的帝王对龙脉的执念一直很深,他们都要千方百计的防备其他”真龙”出现,威胁自己的江山,当然也有很多风水大师和江湖骗子以龙脉为噱头,搅动了一番风云。
明朝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以江淮布衣之身,从一个乞丐成长了一个王朝的缔造者,在历史上出身之低,无处其右者,在元末乱世,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枭雄,并驱除鞑虏,重塑汉人河山,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朱元璋是明教出身,依靠宗教造反和农民起义夺得江山,建立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朝。
朱元璋由于其泥腿子出身再加上见识短浅,对“龙脉”之说深信不疑,同时他又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总担心有人要谋害他,篡夺的他的大明江山,就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式,“斩断天下龙脉”,以求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世。
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头号谋臣,在民间传说中,有“三足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人们把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在民间传说中,他更是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被世人神化,于是“斩断天下龙脉”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刘伯温身上。
据传,为求江山延续万年,刘伯温被朱元璋钦定为斩龙脉大使,破坏天下水脉地脉,来防止另一个“真龙”出现,那结果呢?他当然没有做到,明朝后来被在东北崛起的满清所取代。
传说刘伯温接到圣旨后,召集天下能人异士和风水大师,几年间走遍华夏大地,共斩断龙脉九十九条,当他们一行人来到长白山,最后一条龙脉就要被斩断时,忽然心生警兆,一干人等落荒而逃,于是这条唯一的龙脉就被保留下来了,那究竟为何,刘伯温在大功告成之际忽然退缩呢?
据传,刘伯温等人是怕遭受天谴,我国风水学上认为龙脉是上天为平衡天地山川而存在的,它对国家很重要,如果龙脉全部没有了,那么极有可能出现无数地质灾害,什么天降陨石了,地龙翻身了,可能大明的百姓也要承担风险,刘伯温作为这次“斩龙”的主要负责人,肯定会遭受报应的。
刘伯温向朱元璋交旨后,朱元璋大发雷霆,对刘伯温一干人的工作很不满意,后经刘伯温陈述利害,再有当时有大明朝“兴于东南,亡于西北”的谶语,因长白山在东北,朱元璋认为这条龙脉与大明的灭亡没有任何关系,才最终同意留下了这唯一的龙脉。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明朝的确是亡于西北,被陕西出身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朱元璋和刘伯温君臣没想到的是,在他们死后,唯一留下的那条龙脉,几百年后兴起了一批通古斯野人,(满清假说自己是女真族后裔,但后世史学家皆不认),他们趁中原之乱,率兵侵入,成立了中国第二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
刘伯温斩龙的其他传言
据说刘伯温没有斩掉长白山龙脉,有三个原因:第一,刘伯温本不愿接手这个断子绝孙的任务,因为斩断龙脉对皇帝是有好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并且斩龙脉本身就损阴德,如果自己真的把龙脉斩了,可能会报应在自己的子孙身上,为了不殃及后代,刘伯温没有斩断长白山龙脉。
第二,刘伯温作为有名的智者和风水大师,他认为天地自然是平衡的,龙脉是斩不绝的,即使他把长白山龙脉斩断,天地也会自行运转,形成新的龙脉。
留下长白山龙脉尚可被大明王朝所掌控,若是其他地方冒出新的龙脉,那就更不好办了,因此留下比斩断更好。
第三,据传刘伯温来到长白山,看到其龙脉尚未成型,与气势磅礴的占据中原的大明朝龙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于是就一时大意放弃了。
结语
满清取代大明,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我们不得而知,关于刘伯温斩龙的传说,数百年来,人们还是口口相传,也许这本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是满清统治者为了愚弄民众,杜撰出来,以证明自己天命所归的谎言。
历史的发展必然有其客观规律存在,岂能是人力所能强行干预的!
[诗词]古典诗词赏析——李白《行路难》
2009-03-19来源:看中国网作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解】
《行路难》共三首,这里选其一。
大约作于天宝三载(743)从长安赐金放还之时。
《行路难》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本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抱负。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行路难诗意图汪国新绘
句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丰盛的美酒佳肴,“嗜酒见天真”的李白,本该开怀畅饮,但他却食不下咽。
他说:金杯里斟满美酒,一斗就要十千,玉盘中盛着珍贵菜肴,价值万钱。
但我推开杯子,丢下筷子,不愿喝,也不想吃。
可见心情是多么苦闷抑郁。
诗人没有借酒浇愁,而是焦躁不安,有一种行动的渴望。
他拔出宝剑,放眼四望,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像要随时击出宝剑。
他好像在寻找出路,要斩断那些阻碍。
但出路在哪里?他试过,找过,却无路可行。
现在,他要去向何方,宝剑要指向哪里,诗人心绪迷乱,茫茫然不知所措。
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想到了他。
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受到政治上的打击,郁郁不得志。
接着,李白又想到了南朝诗人鲍照,并化用了他的诗句。
鲍照也是现实生活中的被压抑者,他在《拟行路难》之六写道:“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显然,这引起李白的强烈共鸣。
本诗起句极言宴席的华美,紧接着说对此了无心绪,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羞,同“馐”。
“直”,同“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遭受了挫折,遇到了迷茫。
他想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了河流;准备登上太行山,却又积雪满山。
诗人茫然四顾,不见坦途,不见春光,惟见大河高山,冰天雪地。
这是诗人托物寓意,以山川的险阻说明世路的艰难。
鲍照在《舞鹤赋》中说:“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李白这两句也是从他那里化出。
诗人感到寸步难行,有了暂时退隐的打算。
他要闲居下来,垂钓在碧溪上,与山水相亲,忽然又梦到自己乘船经过太阳边。
诗人借用了吕尚(姜子牙)垂钓渭水的典故。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隐钓于磻溪,后来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立为军师。
最终,他辅周伐纣,成了兴周八百年的功臣。
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说他是“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李白所说的“垂钓碧溪”,也同吕尚一样,并不是甘心隐居,而是时运不济时暂且退隐江湖。
因此,他又借用伊尹的典故,说明自己的期望。
传说伊尹将受命于商汤时,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于是,诗人也做起了这样的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吕尚、伊尹的人生际遇,固然增加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但毕竟是梦想,当他的思想回到眼前时,又不免焦虑起来:行路难啊,行路难!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我要走的那条现在哪里?诗人在七言中用了节奏短促、跳跃的短句,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岐”,通“歧”。
李白毕竟是积极入世的。
瞻望前程,他坚信目前的困境终将摆脱,总有一天,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末,作者又唱起高昂的调子。
他似乎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引吭高歌,以不可遏止的热情和执着不渝的追求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
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长风破浪”,用南朝宗悫故事。
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这最后一句也有不同的理解。
明人朱谏《李诗选注》卷二云:“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远去,永与世违。
”也就是说,诗人一旦建功立业,便当功成身退,乘舟浮海。
评解
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评论李白的七言古诗说:“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行路难》的感情发展,就体现了这种波澜层生、变幻无穷的特点,它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展开,通过瞬息变化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失望与希望交织,迷茫中有着期待,痛苦中掩藏着热情,悲吟和叹息中有着美妙的幻想与豪迈的高歌。
文章分享结束,梦到太行山和慧山文言文翻译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