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

五磊创造- 2023-09-07 16:31:49

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和梦到阿育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以及梦到阿育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宁波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2. 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

阿育王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为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
原名为"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
据佛教史料记载,东天竺

(即印度)阿育王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里面藏佛祖真身舍利,在世界各地只要遇到"八吉祥六殊胜地",就派神护送安放一座宝塔。
西晋太康三年

(282),有僧人梦到受梵僧指授,在地下得一舍利塔,释迦牟尼"佛顶"真身舍利藏于塔内金钟之中。
晋朝义熙元年

(405)建亭供奉此塔。
南朝宋元嘉二年

(425)开始建立寺院。
梁武帝普通三年

(522),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额为"阿育王寺"。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改名"广利禅寺"。
宋高宗赐名舍利塔为"佛顶光明之塔"。
明洪武十五年

(1382)定名为"育王禅寺"。
1000多年来,阿育王寺几经兴衰,现存建筑为清以后陆续重建。
1980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

目前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
1983年,阿育王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转贴于:导游资格考试_考试大

阿育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阿育王是护持佛教的一位英主,他下令建立了许多寺院和佛塔。

在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势开阔之地,当地居民把这个地方称为“宝塔根”。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宝塔根”从东吴开始就产生过众多皇家寺庙。
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明代大报恩寺,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建。

大报恩寺的前身就是长干寺,是将长干寺改建而成的。
长干寺地宫就位于大报恩寺的下面。

长干寺地宫可能是宋代初期由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通过“民间集资”修建而成的。

长干寺地宫出土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包括铜钱、水晶球、玛瑙珠、串珠等供养器物,还有白瓷碗、青瓷碗、青瓷壶,更有价值和神秘感的是一个大铁函和碑刻。

铁函里面有价值连城的七宝阿育王塔,还出土了许多供奉物,有琉璃瓶、银鎏金莲花如意形法器、铜镜以及多达数千枚的各式铜钱,从汉代的五铢直至北宋前期的至道元宝、咸平元宝等,还有一些特殊制作的鎏金龙凤纹花钱。

铁函里的七宝阿育王塔文物价值不可估量,体型大、工艺精美。

七宝为金、银、琉璃、砗、石渠、水晶、赤珠。
七宝阿育王塔,塔身镶有各种各色宝石360颗以上。
塔高

1.1米,底座宽度为0.4米,其高和宽度都是杭州雷峰塔地宫的阿育王塔的3倍多。

七宝阿育王宝塔由三部分相互叠置而成,自下而上分别是塔基、塔身和塔刹,全塔是用泡钉将金属蒙皮和木胎铆接起来的。

塔基高约0.1米,遍饰浮雕镶宝珠,精美夺目。
浮雕中除了莲花、连珠纹,每面还雕有4尊高约0.05米的佛像,头有背光,周围有13颗宝珠。

塔身是整座阿育王塔最精美的部分,它的下部略呈正方形,每面都镶嵌有大量宝石,刻满精美繁复的图案及文字。
上部呈窄喇叭状或斗状,也遍布图案、文字雕刻,并缀满宝石。

塔身的4个角上竖着8片大山花蕉叶,两两相邻,将大半个塔刹罩住。
塔刹由塔尖、宝葫芦、宝珠、五相轮柱组成,由刹柱贯穿,下接塔身,五重相轮上刻有忍冬、连珠纹饰。

阿育王塔不但体型庞大,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让人称道。
塔身通体的雕刻图案精美绝伦,无论塔基、相轮拄、塔身,还是山花蕉叶的正反面,都雕刻各种图。
内容极其丰富,有火焰、宝珠、莲花、缠枝、金翅鸟、龙头等。

8幅金翅鸟的图案最精美,以高浮雕法雕出的护法神金翅鸟,布于塔身四角两边,昂首敛翅,足踏莲花,毕动逼真。

塔刹相轮和山花蕉叶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锤揲法”的金银加工工艺。

与铸造法相比,锤揲法不仅工序简单,而且可以将金银器做得轻薄,大大节省了珍贵的金银原材料。
其方法是先锤打金银板片,使之逐渐伸展成片状,再将其铺在用松香、牛油和瓦灰等熬成的胶板上,或者是在制作好的模具上,锤打出各种繁复的花纹。

七宝阿育王塔有凸纹也有凹纹,这是两面锤揲的结果。

而相轮的破损部位表明中空的相轮在加工时使用了古代的点焊法,即用硼砂等助熔剂使银粒加热熔化,再将其粘在各部件之间,待其冷却,银部件就牢牢焊接在一起。
而山花蕉叶有两排规则的铆钉样凸出物,表明其很可能使用了铆接法。

塔上的人物造像和佛像十分生动丰富,单体的小佛像和菩萨像有56尊,加上20多幅故事图画上的人物,塔身中间图案上的人物,以及山花蕉叶上的人物,塔上佛像、人物像有百余尊。

这些图像有很多是描绘佛教故事的。

一是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在8片山花蕉叶上,每个外侧面都雕刻着3幅图,共有24幅。
其中一片山花蕉叶的一边外侧,自上而下雕刻着“呈现睡姿的佛像”、“打坐的佛像”和“一人与一大象”。

这3幅图画面从下往上看,刻画的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得道、涅槃3个阶段,如六牙白象入梦,就说的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梦到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下释迦牟尼。

二是宣扬佛教精神的四本生故事,如萨棰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月光王捐舍宝首,快目王舍眼等。
跏坐在莲花座上的萨棰太子还伸出右腿,被老虎咬在嘴里,而萨棰太子又伸出右手,似乎在招呼饿虎不要客气。

萨棰太子的左脚边,还有“嗷嗷”待哺的两只小虎。
萨棰太子的身后,还有10个呈各种姿势和表情的人,他们有的拍脑门,有的手捧胸口,有的叉腰,有的合十,有的挠头,毫不重复。

这些故事图无论大小,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十分精美。

鎏金表面上的精湛图案,是工匠们用手锻打出的,这比雕刻的难度要高得多。
塔身上的文字记载,七宝阿育王塔是在扬州制作的。

唐宋时期扬州一直是金银器制造业的重镇,南唐时期,后主李煜曾命扬州工匠打造一座高达两米的金莲,令宫女立于莲上翩翩起舞。
扬州的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了这座工艺精美价值连城的七宝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上还遍布雕刻精美的中文和梵文。
梵文位于塔身的顶部。
有两处中文多在塔身上:

一处位于佛本生故事图的下方,用两行书写了故事内容及供养人的身份姓名,如“将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变相记”。

“将仕郎守”为唐宋时期官名,“滑州”指河南滑县一带,“助教”是宋代九品的官阶,“王文”人名,“舍”为施舍,“大光明王施首”则是上面的佛本生图内容,“变相”是指用绘画的手法表现佛教经典内容。

另一处在塔身上方,斗状部刻有“皇帝万岁”,两面则有“天下民安”、“风调雨顺”,以祈祷国泰民安和皇帝长寿。

七宝阿育王塔周身没有镂孔,整个宝塔密闭良好。
塔内有两套金棺材银椁,金棺银椁一套方形的,一套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一套,从外至里都是纯金打造,金光灿灿;另一套方形的,盒子的主要构件都是银的,银光闪闪。
金棺顶盖上有莲花、凤鸟纹,棺体两端有持剑护法神等雕刻。

关于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宝塔有哪些历史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1238886789.com/ABINVtxykPOd.html
上一篇:近视眼梦到视力恢复 近视眼视力能恢复吗
下一篇:重复梦到吐大便(重复梦到吐大便怎么回事)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