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做梦梦见有人丢弃婴儿(做梦梦见有人抢劫我)
9842024-12-19
大家好,关于无梦到徽州指的是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无梦到徽州的上一句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正解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下面由百度词条粘贴: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由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个县组成。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新安亦指徽严二州之新安江(钱塘江北源)与分治前之新安郡,严州现已并入杭州。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饱受兵蠡之祸,徽州曾短暂归属浙江代管。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徽城镇为府县同城),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六县商人)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34年由于蒋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1947年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
但由于国共内战中解放军二野的军事管制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
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因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继痛失婺源、绩溪两县之后,徽州之美名亦从此消失。
虽然行政变更无法割断六县人民间的感情,但不得不让人诟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至今,外地游客仍然对三个黄山(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一头雾水。
想去而去不成这诗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的。
最后他还是没去成原因也就成了一个悬念
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
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呢?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
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
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
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
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
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
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
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
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
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
”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
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
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在今天的黄山市,宋徽宗宣和三年
(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统一府六县
(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出自汤显祖笔下,表达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
全诗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
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
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
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绝无讽刺之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